当传统的国学精华、处世哲理与西方的管理大道遭遇的时候,一扇提升管理者能力的智慧之门随之徐徐开启了。为什么学
习本课程放眼全球,值得我们学习的西方企业榜样很多,比如丰田的精细化管理,戴尔的供应链模式,GE的事业部制,麦当劳的标准化管理等,这都是值得我们的企业学习的地方。
然而,正如TCL集团总裁李东生说过的:20年前,中国企业家不看西方的管理书籍,那是无知;20年后,如果你还只看西方的管理书籍,那就是无能了。完全照搬照抄或者断章取义的学习与借鉴对处于转型期大环境下的中国企业显然是不够的,并且,很容易让我们误入歧途。
现在,一场中国管理界的“文艺复兴”已经悄然兴起,目标只有一个:如何在学习与借鉴之后让这些尚无法完全适应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西方管理理论落地生根,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洋为中用。就在我们的寻寻觅觅之中……蓦然回首,原来答案就在我们博大精深的国学之中!
本课程通过修身、战略、管理、用人、沟通、团队、谋略、变革、养生等十二讲内容,在为您揭开国学的神秘面纱后,也让管理脱下了洋装,传统的国学精华和处世哲理一旦与西方的管理大道结合起来,一扇提升管理者智慧之门也就徐徐开启了。通过本课程
您将学习到国学重新兴起的深刻原因和意义
领导者提高自身修养的途径
整体思维模式管理者的九项基本原则
用人的要诀
摩意的运用
谋略与变革的艺术谁需要学习
本课程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
各级政府机构工作人员
对国学及管理感兴趣的各界人士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进行,尤其是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理论和经验如铺天盖地般涌入。应该承认,这对我们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以及让我们更快地融入国际社会,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一种盲目崇洋而否定自己但又“食洋不化”的倾向也在明显地滋长。一些人谈管理则必称哈佛,举案例则说GE。而他们在谈到中国固有的传统时,常常表现得不屑一顾,甚至露出一种鄙夷的神色,笼而统之地把自己祖宗的东西贬之为落后、玄虚,某些极端者甚至把自己的东西直斥为“伪科学”。
历史有时是惊人的重复,这种倾向在近代史上就有过,不过在科学文明昌盛的今天,这种盲目崇洋之风又一次甚嚣尘上,就不能不说是一种无知和偏见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把持自己?在纷扰的环境中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使企业在和谐中发展、壮大?其实答案就在我们身边,就在祖先留给我们的博大精深的国学中!
让管理脱下洋装,绝无他意,即讲管理并非一律西装革履,着布衣便鞋可否?接轨者不见得是拆了自家的,一律照人家的办,接轨者,实则对接也,谁合适按谁的来。我认为管理一如文艺,既不能盲目崇洋,也不能搞复古主义,还是毛泽东说得好: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因为管理与领导与其说是一门科学,更不如说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并且要和本国文化紧密结合的艺术。所以我们要抱着一种科学的态度,来发掘古人留下来的精华,为我所用,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体系。第一讲 如何看待和运用国学
第二讲 修身篇
●管理是一种社会职能,隐藏在价值、习俗、信念的传统里,以及政府的政治制度中,而且管理是应该受文化制约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第三讲 战略篇
第四讲 管理篇(一)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有人总觉得文化管人太玄太虚,其实文化是无所不在的。
第五讲 管理篇(二)
第六讲 管理篇(三)
● 诸葛亮的法治
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
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而慢。
●对人性的假设决定了我们的管理模式
第七讲 管理篇(四)
第八讲 用人篇
●当代管理者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一个是德,一个是法,一个是术。
●当领导的主要任务有两个:出主意,用干部。
第九讲 沟通篇
第十讲 团队篇
●与智者言依;与博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要。
●大功小赏—没气度,小功大赏—众不服,无功受赏—起众怒。
第十一讲 谋略篇
第十二讲 变革篇与养生篇
●“一阴一阳之谓道”,阴谋与阳略结合,就产生出“策划”。
●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神。
……